《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暨屈光发育档案普及计划》正式发布
7月10日,“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发布会暨屈光发育档案普及计划”在成都举办。发布会上,爱尔眼科视光研究所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对英国、越南和中国三国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与视觉环境进行对比;并对全国27个省310万名儿童青少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解读;最后对全国近视防控试点区成都市青羊区近3年近视防控成果进行总结。
“中国孩子在家用眼行为更差,6岁儿童中45%已经失去远视储备,6-10岁孩子度数增长快……”《白皮书》显示:中国近视防控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提升全社会正确认知。所以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屈光发育档案普及计划”,近视防控要从娃娃抓起,亟需关口前移。
三国数据对比:中国学生在校照明条件很好,在家用眼行为差
据《白皮书》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英国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36.7%,越南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为46.1%。
基于此前爱尔眼科启动的“全球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利用云夹,《白皮书》采集了中国、越南、英国三国6-9岁低年级学生的近960万条有效数据。并从阅读环境光照、用眼距离、持续近距离用眼占比及次数和高危近距离作业四个维度,对比分析了三国学生在校与在家的用眼行为与视觉环境。
三国数据对比中,在周末白天,随着“双减”政策实施,中国学生课业压力变小,户外活动多,采光较好;周末夜晚,英国家庭注重家庭灯光,采光较好,越南较差。
“持续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眼的高危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屈光不正防控全球专家组成员、国际近视眼研究学会(IMI)中国大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教授解读分析,三国学生在平均用眼距离方面,“在校”和“在家”都达到了70厘米以上的标准线,但周末在家平均用眼距离略低于在校期间。在连续用眼占比及次数方面,中国学生在60厘米内用眼至少连续半小时,即使是在周末,平均一天近距离用眼总时长也超过4小时。中国学生在家高危近距离作业(<30厘米)时间较长,用眼负荷重。
全国(抽样)近视矫正率上升,成都青羊区近3年整体近视率下降
《白皮书》对覆盖全国27个省的310万名6-16岁儿童青少年,就2020年与2021年9-12月2年间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及近视矫正率进行抽样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