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国际眼镜展官网! 2024年5月10-12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3岁宝宝患“眼癌”摘除眼球,爱尔眼科袁洪峰教授提醒:及早发现是关键!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不少孩子刚刚开始欣赏世界,就被“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个病魔夺去光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眶病及眼肿瘤学组副组长、爱尔眼科重庆特区副总院长袁洪峰教授的诊室里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我真的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医院了。”说话的是患儿小汐的妈妈,她低下了头,用手抹掉滑落的眼泪。


小汐今年3岁1个月,小小的她,已经是袁洪峰教授的“老”患者了。据悉,小汐在出生1个月左右妈妈便发现她的眼睛在灯光下会反白,看上去像“猫眼”一样。由于当时孩子并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小汐妈妈并没有过多留意。但在小汐1岁左右时,妈妈发现小汐左眼的白点不断在扩大,孩子整个瞳孔都发白反光,还经常畏光流泪。小汐妈妈认为孩子的眼睛可能发炎了,第一时间去药房买了眼药水。尽管如此,小汐妈妈仍然十分担心,便在网上搜索“孩子眼睛反白光”“孩子眼睛像猫眼”等词条,其中回答里的两个字格外刺眼,像一块大石轰然落到小汐妈妈的身上——肿瘤。


微信图片_20220225110528.jpg

袁洪峰教授看门诊


小汐家在重庆长寿区,小汐妈妈和小汐爸爸经过商量,决定立即带着小汐赶往重庆主城,先后在市内多家医院就诊,最终找到袁洪峰教授,经检查诊断小汐为“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刚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眼睛还会有肿瘤的。”小汐妈妈继续说到:“我和丈夫家族中并没有恶性肿瘤病史,整个孕期母婴都很健康,没想到厄运会降临到孩子身上。”


袁洪峰教授表示,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眼癌”,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这个病分为ABCDE五期,小汐的左眼属于眼内最严重的E期,右眼属于C期。当患儿瞳孔出现黄白色反光时,该疾病其实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随着眼内肿瘤生长增大,可导致眼压升高,引起明显的头痛、眼痛,孩子常常会哭闹、情绪烦躁。


孩子的父母恳求袁教授一定要挽救孩子的生命,也希望孩子最终能够保留住眼球和视力,面对家长的期盼,反复斟酌后,袁教授决定先采取保守治疗,2020年7月小汐开始行静脉化疗及TTT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经过6次化疗和定期眼底检查及TTT治疗,小汐右眼的肿瘤得到控制。2020年12月由袁教授主刀为小汐施行“左眼球摘除术”,术后小汐常规配戴义眼片,定期随访复查。


微信图片_20220225110531.jpg

袁洪峰教授在手术室


目前,很多家长对视网膜细胞瘤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或发觉幼儿眼部异常,但心存侥幸、大意,而耽误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否由遗传所致,袁洪峰教授解释,绝大多数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是因为基因突变致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此病,孩子就不可能患病,这是对遗传性疾病认识上的不足。”


“家长如发现孩子眼球有点外斜、用闪光灯拍照时瞳孔会发白,或遮盖小孩的一只眼睛而小孩没反应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袁洪峰教授说,若肿瘤尚局限在眼内时,还有机会获得较好的疗效,若发展到眼外期,肿瘤扩散到眼球外,治疗就已经太迟了,一定要提高早发现、早治疗的意识。


微信图片_20220225110533.jpg

袁洪峰教授


眼科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眶病及眼整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眶病及眼整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分会康复与功能重建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学会眼肿瘤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肿瘤学组委员、海医会眼科学专委员会眼科内镜与微创手术学组委员、海医会眼科学专委员会视网膜母细胞瘤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保健学会委员、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现任爱尔眼科重庆特区副总院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眶病及眼肿瘤学组副组长。


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30年,擅长眼眶病、眼整形及眼外伤的诊疗,尤其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部肿瘤、眼部畸形、眶壁骨折及复杂眼外伤的手术治疗。率先在西部地区开展多项临床新技术及新业务,包括“导航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眶壁骨折修复术、鼻内窥镜下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减压术、鼻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眶尖部肿瘤切除术”等,形成以鼻内窥镜技术为特色的眼眶微创手术,以视神经管减压术为标志的高精尖手术,以眼肿瘤的综合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多学科诊治及复杂眼外伤的科学诊疗为特色的眼科临床和科研方向。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