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国际眼镜展官网! 2024年5月10-12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配镜师专栏丨眼镜零售行业亟待一场“新文化运动”

7c951763ecb6179f89cdfb479887e65f.jpg

近几年,眼镜人总是在说遇到发展困境,左不行,右也不行;发展不是,不发展也不是。一方面,连锁开店成本越来越高,甚至关多开少,扩张速度明显下降,利润萎缩更甚;另一方面,随着业外“新鲜血液”的不断涌入,全国眼镜店总数增长很快,专业人员供不应求。

 

一、过去5年,眼镜市场发生了变化

根据EuroMonitor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从2014年到2019年(疫情发生前),眼镜零售行业服务的人次从1.36亿上升到了1.6亿,年复合增长率3%;零售规模从628亿元增长到了8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店铺数量从5.8万家增长到了10万家,年复合增长率11.5%。值得注意的是,单店年均收入从108万元降低至了82万元。

9e9c0c420a592fae2fbd8650a6b169af.jpg

图1

 

整体来看,不仅眼镜零售门店数量增长很快,行业营业额和客单价也出现了双增长,只是速度不够理想。此时,行业发展不健康的趋势已露端倪:整体单店平均收入下降令人担忧。收入下降意味着利润的减少,而开店成本中,房租和人员工资是上升的,这一升一降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至少透露了以下信息: 


a.眼镜零售市场并没有饱和,需求仍在持续增长; 

b.单店配镜人数分流稀释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状态,而且还会继续; 

c.营业额的下滑源于配镜人数下降和客单价提升乏力,是“同质化竞争”的结果; 

d.价格战解决不了客单价的问题,必须另寻出路。 


值得指出的是,经过多年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之后,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提高,越来越追求眼镜的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对服务也越来越“挑剔”,“眼镜店多了,可服务却不如以前”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是需求内涵发生变化的呼声,眼镜店多了,选择余地大了,但消费者的需求却没有被满足。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这些眼镜店没有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提供的服务没有为消费者创造其追求的价值,并由此吸引了形式多样的眼镜店入局填补市场需求带来的空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行业的专业服务水准不但没有改善、提高,还被大大地“稀释”了,原就短缺的专业人才更加供不应求,价格战大行其道,竞争同质化愈演愈烈。这一现状值得深思。

 

二、眼镜市场“内卷”了吗?

最近,“内卷”这个词很火。简单来说,内卷就是一种无畏的过度消耗和恶性竞争。这也很好地概括了眼镜行业这些年的发展状况。那么,眼镜行业如何走出“内卷”困境?请看图2:

 f3ab22a845f5bb1d34c201775694e1c4.jpg

图2

 

未来10年,眼镜行业的发展前景可观:眼镜零售市场将增长3倍以上,达到3080亿的规模;人均消费将达到700元/单;眼镜零售店规模再增加50%,达15万家。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切切实实可以做到的,中国的市场远不止如此。

 

一直以来,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不断被开发,如图3所示。

 

0d694bc53bfd0c5ef7e6e4d4f0cdfddf.jpg

图3

 

以当今的中美市场为例,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眼镜数量消费市场,年销售近1.5亿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眼镜产值市场,年产值3000亿~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市场的眼镜消费数量是美国2倍以上,但产值仅为美国1/4。若客单价与美国持平,中国眼镜市场至少在6000亿元(人民币),而仅城市人口,中国就是美国的两倍,也就是说,中国眼镜行业完全有破万亿的潜力。

 

在分析中美两国眼镜市场时,有观点认为,两国消费者购买力的不同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然而,2018年,中国彩票销售已超5000亿;出国旅游人数超1.4亿,花费2773亿美元,人均消费1.3亿(不含机票费用),是美国的2倍。2019年,中国宠物市场超2000亿,增速30%。

 

这些数据表明,中美两国眼镜市场产值的差异,说到底是文化问题,而非消费者的购买力问题。从文化层面来说,提升眼镜客单价,一是需要改变消费者的认知,二是提升从业者职业化水平。具体而言,我国眼镜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暴利”说与价格战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中是无法形成暴利的。然而,我国的眼镜验配行业虽然竞争激烈,可消费者对眼镜行业“暴利”的“申诉”还是不绝于耳。究其原因,一方面,消费者对视觉健康缺乏理性认知,没有认识到镜片是“光学药物”;另一方面,眼镜行业供应链长且复杂,一副眼镜从镜片、镜架的生产,到最终戴到消费者的脸上,中间要经过代理商、经销商,需要库存备货,再加工,资金流动极慢,运营成本非常高,而消费者对此缺乏基本了解,信息极不对称,误解不断加深。与此同时,由于眼镜市场的生态环境并未改善,眼镜验配性价比不高,找不到高质量、可信赖的验光配镜场所是很多视觉不良患者的共同感受。此外,不仅消费者认为配镜就是到眼镜店买一件商品,就连很多眼镜店的从业者也把自己定位为“卖眼镜”的营业员,眼镜店在价格战的红海中越越陷越深,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只能死死抱着“价格战”不放,一味地卖眼镜,将这种误解变成了“既成事实”。

 

过去,中国的眼镜市场是配镜难;今天,则变成了配镜乱。市场混乱,良莠不齐,缺乏规范,是目前中国眼镜零售行业的现状,而要想从乱到规范,就需要向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努力,设立市场准入标准和从业人员职业化规范标准。

 

2. 产品与服务倒置

 

对自身定位的偏差必然导致行为的偏差。制造业野蛮生长、不顾质量的后果有目共睹,零售也是一样,一味地外延式扩张,不顾服务质量,将使行业的价值逐渐减退。当下,不少眼镜人把眼睛仅仅盯在镜架和镜片上,客观上造成了整体服务与销售脱钩,把“半医半商”搞成“不医不商”,不但消费者越来越看不懂,连自己人也看不懂了。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要买到一副眼镜很方便,但是要配到一副舒适合格的眼镜却越来越难的原因。

 

时代在不断发展,单纯把眼镜作为商品来售卖已经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验配行业的专业服务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国内消费者的层次已经发生变化,消费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则越青睐于高质量的精良产品和服务。未来,随着消费者对视觉健康重视度的提高,对验光配镜专业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眼视光认知的提高,必定提升消费水平。这部分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同时,市场的细分必然会催生验配不同层次的产品和服务空间,而服务的升级是将是未来验配领域消费的大势所趋。

 

3. 正本清源,与时俱进

 

在我国,消费者的眼镜消费习惯与西方国家不同,明显反映出地理单元所造成的行为和心理性格的差异。在不了解“3O”体系之前,没有人对我国眼镜验配的运营模式提出过疑问,更没有人将此与健康联系起来。正是这样的眼镜文化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强化了消费者固有的错误认知。

 

因而,在眼镜零售的场景中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消费者误区,一个是从业者的误区。两个误区相互作用,越来越拧巴,谁都不受益,根源在于二者都是用长久以来养成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来看问题和考虑问题,而文化的问题就要用文化的方式来解决,关键是如何改变底层价值观,配镜师文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

 

三、什么是眼镜新文化

一个可持续、健康成长的眼镜行业,必须解决配镜师职业化、专业化的问题,这是由“配镜乱”走向“配镜标准化”的必由之路。一旦职业生涯有了规划,行业人员流失率必然下降,服务水准提高,也就杜绝了现在零售业出现的“野蛮式”增长。这样,我们预测的行业发展“小目标”的实现就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指日可待。

 

其实在眼镜行业中,不少眼镜店,尤其是一些连锁店,已经开始尝试改变定位,不再只满足于在门店的装潢和设备上下功夫,而是更加关注员工的系统培训。更有一些眼镜店为配镜师戴上了胸牌,让优秀配镜师的照片上墙展示,这些细节的变化,既可以提高从业者的自豪感,又是给消费者“浇水种草”,通过符号化的形式来强化记忆。在此基础之上,更为根本的问题,也是企业经营者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即如何让从业人员从外而内真正地发生改变,提升职业自信心、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职业保有一份敬畏之心。只有带着敬畏之心,他们才能为消费者提供高水准、高价值的服务,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种新文化教育对眼镜消费者来说同样必要,因为消费者的底层价值观是可以通过文化浸润来潜移默化地进行改变。未来的五至十年,世界仍然会充满不确定性,行业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但作为中国眼镜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同饮一江水”,更要对行业有信心。为14亿中国人的眼视光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重任在肩,我们需要建立自信心,对配镜师文化自信,对配镜师职业自信,对配镜师服务水准自信。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