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眼视光生态圈 参展:0577-85508266 参观:0577-85501270 English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供应链部门,如何有效达成目标

大家好,很高兴继续在《中国眼镜制造》杂志上继续和大家探讨供应链的话题。上一期我跟大家分享了供应链的一些重要指标,这里简单回顾一下。

供应链的重要指标包括:准时交货率,订单完成率,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库存周转率,安全库存水平,库存天数,来料合格率,产品合格率,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供应商质量合格率,生产订单准时交货率,在制品库存天数,老单管理等等。

微信图片_2025-09-24_090948_515.png

这一期我准备跟大家分享,供应链部门如何有效达成主要的目标。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关注供应链部门,认为供应链部门只要确定下单,下了订单之后猛干就是了。不排除有些企业可以这么干。而在我的经验中,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真不能随便蛮干的。特别是供应链部门。

供应链部门蛮干带来什么后果呢?第一个是交货交不上,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甚至取消订单,取消后期的合作等等。还有一种情况,随便干,最后发现一堆多余的库存,客户要的没生产,没到期的提前做,结果客户控货不给出,或者市场需求不多的做了一大堆库存等等。常听行业内的朋友说道,干了几年,钱没多挣,挣了一堆库存。

供应链部门是一个管理部门,它管理什么呢?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库存,还有管理供应商,当然也涉及到人员管理,同时还兼顾着监督相关部门的一些指标,比如生产,品质,采购,开发等各个部门。可以说,供应链是一个CPU,是一个中央处理器。供应链部门是一个复杂的部门,而优秀的供应链部门能发挥出强大的能力。

这么复杂的情况,那如何达成目标?我们从基础的条件和管理对象两方面来阐述一下。

要知道,所有供应链的目标,都是为了最后准时交货这一关键性目标服务的。要做到准时交货,有几个主要条件。

一、足够的材料和配件库存,特别是标准的材料和标准配件,建议大家多少备一些库存。

二、有比较清晰的市场预测,预测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备库存,提前分析产能瓶颈,提前准备人员和设备,或者找好外发加工供应商。

三、供应商的准时交付能力。我们不能对所有材料和配件都备库存的,要及时跟上公司内部的生产计划,就要供应商有准时交付的能力。

四、供应商优良的品质管控能力。能交付,但也要交出合格的产品,才不会影响我们生产的计划。来一批退一批,自己的生产计划就全部乱套了,而且什么时候能继续生产,也是一个问号。我们最怕的不是延期,最怕的是不知道延到什么时候。

五、自身的生产能力。这个涉及到前期开发时,是否排查到所有量产的风险,也涉及到生产当中遇到品质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从管理的对象看,我们既要管人,也要管供应商。

供应链部门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关键能力:

一、高效的沟通能力。供应链部门是一个大脑,它串联着跟产品进销存相关的各个部门。因此,该部门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处于高频率的沟通状态中的。俗话说的情商,在这个部门中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在我们招聘或者建立供应链部门时,沟通能力是重要的要求。

二、高度的数据敏感性。在日常工作中,产品代码,数量,单位,日期,时间,单价,金额等等,都是不停地重复出现。一旦有差错,就会影响到整个链条的运作。举个例子,很多配件的单位,在眼镜行业称为付,发音跟副是一样的。那副或者付,究竟是一只,还是一对?在订单描述和日常沟通中要特别注意。

三、全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供应链部门所监督的指标非常多,我们经常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做横向,纵向的对比,还需要将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数据内容组合一起去分析。举个例子,拖期的比例和在途订单的数量。光看拖期的比例,可能会看到有所改善,但如果我们一起看在途订单,有可能发现,拖期的改善是因为我们在途的订单大幅度减少而产生的。而在途订单减少,可能是因为客户认为我们交付能力不行,而减少我们的订单。因此,分析数据一定要全面,要多方向综合考虑。

四、统筹能力。供应链部门很多时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产品设计,工程工艺,品质管控等问题,这些是其他部门的责任。但供应链部门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出问题,之后需要有强有力的统筹能力,拉动相关部门人员,共同讨论和找到解决方案。并且在改善过程中,持续监督改善的进展。

微信图片_2025-09-24_090953_524.png

对供应商的管理,从时间上主要分为选择和长期评估两个部分。

选择供应商,要慎重,全面,公正。因为没有合作过,如果没有经过现场细节的考察,很多时候就只能道听途说,这是非常危险的管理行为。为此,我们也常用一些供应商选择的方法。

首先,基于成本考虑,我们优先考虑线上的资料,和行业朋友的推荐。一般来说,我们会将供应商的资料整理好,做成一种容易对比的表格。这个阶段,我们更关注企业规模,注册资金,品质管理资质,获奖情况等等。

第二阶段,基本情况比较好的供应商,会要求提供样板,参考品质和工艺水平。品质和工艺基本达标的情况下,会拿老款产品或者图纸,请供应商报价。这个操作会更适合与现有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比较。如果开始就用新款报价,一方面起不到对比的效果,另外也对产品开发带来风险。

第三阶段,需安排公司相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主要有技术部,品质部,供应链部,采购部等等。每个部门所关注的侧重点当然会有所不同。一般的做法也会将各部门考察的重点编辑成固定的表格形式,尽可能客观地进行评分和描述。

第四阶段,就是相关部门共同讨论,给出评分结果和建议。选择供应商,不要作为一个单方面的决策,要做好集体决策流程。

对于已经认可的供应商进行长期评估,我们通常也会建立一些管理制度。

每个月对供应商的表现,有相关的数据和目标。比如交货准时率,VMI库存水平达成率,退货率等等。做成PPT向上汇报,也可以用这些PPT与相关供应商开会。

针对表现不佳的供应商,我们建议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邀请到公司开会,展示数据趋势图,罗列问题和制定改善行动方案等等。问题严重的供应商,一定要邀请对方高层或者老板参与,引起重视。

每年对供应商还要进行一次审厂评估,审厂的内容跟引进供应商时做的审厂环节大致相同。但要注意的是,往年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特别关注供应商的改善结果。对优秀的供应商,也可以采取奖励的方式,比如进行表彰或者奖励自家的产品等等。

关于供应链部门,达成目标的话题,这一期先做一个概括。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介绍一些工具,方法的应用。也将会回答读者提出的一些细节操作问题。我们下一期再见。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