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的生产与贸易
01 隐形眼镜行业概述
1.1定义
隐形眼镜,也称为角膜接触镜,是一种直接戴在眼球角膜上的镜片,用于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这种镜片是根据人眼角膜的形态,以透明或染色的材料制成的,能够与人眼生理相容,最终达到矫正视力、美容或治疗的目的,属于三类医疗器械。
1.2发展经历
隐形眼镜的概念最早由达芬奇在1508年提出,1888年德国医科学生AdolfFic和August Muller尝试开发一种巩膜镜校正装置,是从理论到试验的转变。1930年丙烯酸树脂问世,紧接着PMMA面世并用于制作隐形眼镜,1946年,Kvein Tuohy 制作出现代化角膜接触镜,中国上海吴良材眼镜店率先引进国外隐形眼镜,隐形眼镜进入PMMA角膜接触时代。1962年,上海医学院与上海眼镜二厂联合研制中国最早的隐形眼镜(PMMA);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昌、博士伦等国际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隐形眼镜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90年代以来,隐形眼镜逐渐普及,大众开始慢慢接受隐形眼镜。
图1 隐形眼镜发展历程
1.3隐形眼镜分类
按照生产材质来分,角膜接触镜主要分硬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硬性角膜接触镜分OK镜(角膜塑形镜)和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其中ok镜一般用于夜间佩戴,具有矫正视力的功能,用户群体主要为近视度数不超过500度,散光小于150度的青少年。RGP一般是成年人日带,用于矫正视力或控制圆锥角膜发展。
软性角膜接触镜即大多数日常见到的“隐形眼镜”,按照其是否着色又可分为透明隐形眼镜和彩色隐形眼镜,其中彩色隐形眼镜俗称“美瞳”(“美瞳”其实是强生公司的专用商标,但近年来市场大多将其默认为彩色隐形眼镜产品简称)。按照度数可分为有度数和无度数两种,近视及非近视人群均可佩戴,具有放大瞳孔,自然美化双眼的效果。按照其使用时间可分为日抛,月抛,年抛等。
图2 隐形眼镜分类
图3 普通隐形眼镜与角膜塑性镜对比
图4 彩色隐形眼镜
软性角膜接触镜按材料主要分为水凝胶和硅水凝胶,此外还有PMMA、RGP等已逐渐被抛弃的材质。目前,透氧量更高、佩戴更舒适的硅水凝胶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软性隐形眼镜的主要制作材料,根据Contact Lens Spectrum 2021 年全球隐形眼镜材料中硅水凝胶约占材料市场规模的69%,水凝胶占20%,RGP为 7% ,而PMMA仅占1%。但是,硅水凝胶材质的进口注册证主要有强生、库博等个别国际厂商持有。国内爱生华集团近些年来在硅水凝胶生产制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国外大厂长期垄断的局面。
图5 2021年全球隐形眼镜材料结构
按照制造工艺来分,隐形眼镜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离心浇铸法、模压法(注模成型法)、车削法(车床切削法)。
离心浇铸法:旋转着往模具里倾倒液体使其成型,这种做法出来的隐形眼镜就是成本低,质量差,但表面平滑,佩戴不伤眼球。
车床切削法:制作程序是以一圆块毛料用精密车床做局部切削,以研磨剂研磨;这种方法的破片率较低,投资成本也较低,但制造成本较高,不过在规格订作中具有优势;方法特点是必须水化,结构比较严谨,订作空间范围比较宽广。
注模成型法:制作程序是先将做好的模子事先设定亮度、弧度,再用强压将液态单体注入模内;这种方法的破片率和投资成本都较高,必须大量生产来降低成本,适合双抛及周抛的应用,特性是作短期抛弃式镜片或医疗使用,镜片抗韧度不高。
图6 隐形眼镜按生产方法分类
1.4产业链分析
隐形眼镜产业主要材料商、生产及品牌商、销售渠道三个主要环节:1)材料商为生产工厂提供生产所需原料,长期被国外大厂技术垄断。2)在研发、设计、生产环节,隐形眼镜品牌分“厂牌”生产和“代加工厂+品牌”两种模式:①厂牌拥有自有工厂和自主生产能力,因此能够直接生产并向下游销售;②隐形眼镜作为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具备相关注册证方能生产,多数品牌商由于缺少生产能力和资质,一般采用代加工的形式,代加工还分为ODM、OEM两种。3)在销售环节,按销售渠道分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按经销模式又分直销、经销两种模式。
图7:隐形眼镜产业链分析
表1 隐形眼镜行业相关供应商
02隐形眼镜产业发展现状
2.1生产端
全球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隐形眼睛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从2017年的75亿美元,到2021年全球隐形眼镜市场规模达到90亿美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规模经历短暂的下滑,21年又迅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图8 全球隐形眼镜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华经情报网,公开资料整理
从市场格局来看,根据《中国隐形眼镜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市场主要以强生、爱尔康、海昌以及博士伦等品牌垄断,头部企业市占率大约在95%左右,其中强生的市场占有率最高。
图9 全球隐形眼镜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精华光学,晶硕光学,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整理
中国市场
中国是隐形眼镜产业的重要市场,2022年中国隐形眼镜市场规模达到了10.9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20%左右。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市场规模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不断扩大的趋势。另外从2020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其抗风险能力较强,这或与国人隐形眼镜使用习惯相关。
图10 2017-2022年中国隐形眼镜市场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Statista,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美瞳(彩色隐形眼镜)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的隐形眼镜细分赛道,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及共研网数据现实,2021年中国彩色隐形眼镜市场规模达19.7亿元,增速达12.9%。
图11 中国彩色隐形眼镜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华经情报网
相较于国际市场上垄断程度较高的情况,国内隐形眼镜市场垄断程度较低。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国内隐形眼镜市场竞争较为分散,2021年行业CR5为36%,CR10仅为53%。具体来看,行业前三的品牌分别是博士伦11%、海昌10%以及Moody5%。
图12 中国隐形眼镜市场格局
图13 国内隐形眼镜品牌
2.2消费端
随电子产品使用频率的增加与用眼需求的不断提升,隐形眼镜潜在用户群体-近视人群不断扩张并日趋低龄化。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高中生近视率已超 80%,6 岁以下近视率达到 14.3%,且 12岁及以下小学生近视绝对人数居各学段首位。而美瞳消费目标人群中,近视群体占比亦近 80%,庞大近视基数与群体的稳步增长性将拉动隐形眼镜及美瞳市场规模不断攀升。
消费者选择方面,根据Contact Lens Spectrum ,2021年近视管理的首选隐形眼镜设计中软性角膜接触镜占72%,硬性角膜接触镜占28%。软性隐形眼镜中按更换时间来看,更换方便的日抛隐形眼镜占据市场主流。根据Contact Lens Spectrum统计,2021 年软性隐形眼镜中日抛占43%,月抛占34%,周抛占19%,3个月以上仅占3%。
图14 2021年软性隐形眼镜使用频次
图15 月抛、年抛隐形眼镜护理产品
03隐形眼镜行业贸易情况
通过检索BAIC数据库中HS6位代码—商品对照表,本文选取900130(Lenses, contact: unmounted, of any material, excluding elements of glass not optically worked)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
3.1国际贸易情况
根据BAIC数据,2013-2022年全球隐形眼镜贸易额逐年增加,其中2015年-至2019年进入快速增长渠道,平均年增长率为6.9%。之后受到疫情的影响,贸易额有所下降,然后迅速恢复。趋势与前文华经情报网公布的全球隐形眼镜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图16 全球隐形眼镜贸易规模
2022年全球隐形眼镜贸易额达74.43亿美元。分国家来看,出口国方面,2022年爱尔兰出口隐形眼镜最多,为15.22亿美元。其次是德国,出口额为14.16亿美元;进口国方面,日本为进口隐形眼镜最多的国家,2022年进口额达13.5亿美元,美国的年进口额为12.57亿美元。
表2 2022年重点国际/地区贸易额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2022年隐形眼镜行业进出口额最多的前5位国家的贸易伙伴。爱尔兰隐形眼镜主要的出口对象为日本,出口额5.37亿美元,占其总出口额的35.28%,占日本隐形眼镜总进口额的39.78%;同样,美国和德国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分别占德国出口额的36.08%和美国进口额的40.65%。
表3 重点国家贸易伙伴分析
3.2国内贸易情况
中国隐形眼镜进口依赖度较高。根据中国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一季度中国医疗器械各商品进口依赖度排名,隐形眼镜进口依赖度达到了98.47%,高居第三名。
表4 2024Q1中国医疗器械各商品进口依赖排行
数据来源:中国医疗器械协会
根据海关统计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进口隐形眼镜4.56亿美元,出口隐形眼镜0.08亿美元,进口远大于出口。2015-2023年中国进口隐形眼镜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2021年进口额达到最大值5.81亿美元,随后有所下降。
图17 中国隐形眼镜进出口规模
中国隐形眼镜贸易伙伴主要有中国台湾、爱尔兰、韩国、波多黎各、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中国的隐形眼镜进口主要来自于中国台湾,2023年进口额为2.10亿美元,占该产品总进口额的46%。其次是爱尔兰,进口额为1.03亿美元。分地区来看,根据收货人注册地,上海市进口隐形眼镜最多,为2.08亿美元,占行业进口额的45.63%;第二名为江苏省,进口额为0.95亿美元,占比20.85%。
图18 隐形眼镜主要进口国家/地区
3.3隐形眼镜出口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隐形眼镜行业发展相对滞后。隐形眼镜进口依赖度较高,2023年进口远大于出口,主要依赖于中国台湾、爱尔兰等国家的进口。隐形眼镜行业发展受限的原因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入手:
供给侧方面:原材料受限。目前国内隐形眼镜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例如,透氧量更高、佩戴更舒适的硅水凝胶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软性隐形眼镜的主要制作材料,约占材料市场规模的69%。但是,硅水凝胶材质的进口注册证仅有强生、库博等个别国际厂商持有,但国内尚未有国产厂商具备相关资质;国内起步较晚,技术积累有一定差距。隐形眼镜于上世纪50年代引入国内,经过了近80年的追赶,国内隐形眼镜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就生产商而言,与国际大厂相比,产品的透氧率、舒适性等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时间推移差距会逐渐缩小。
需求侧方面:品牌知名度较低。强生、库博大厂等国际知名厂商成名已久,因此在消费者选购隐形眼镜时具有优势地位。在此方面,国内品牌处于劣势地位,未来需要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的形象,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形成长期的品牌文化认同。
监管体制方面:国内隐形眼镜行业有一定的进入门槛。隐形眼镜(包括彩色隐形眼镜)虽然在需求端、供给端、渠道端均呈现出从医疗用品到消费品化,从消费品化到快消品化的趋势,但其属于风险类别较高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按照卫生部的规定,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需要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入。
04重点贸易商
4.1全球重点贸易商
下表为全球隐形眼镜贸易商进出口金额前15名,从表中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全球隐形眼镜行业主要被强生、爱尔康、博士伦、库博光学等几大公司所垄断,这与前文所述结论基本相符。
表5 全球隐形眼镜重点贸易商及贸易额
4.2中国重点贸易商
中国的贸易商相较于国际大型贸易商来说,贸易的体量较小。下表提供了部分中国重点贸易商的数据:
表6 中国隐形眼镜重点贸易商及贸易额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隐形眼镜的生产与贸易。文章主要分为生产与贸易两个部分,生产部分主要介绍了隐形眼镜的定义、发展历程、生产工艺等,并简要梳理了隐形眼镜产业链各个环节,最后整理分析了全球和国内隐形眼镜的市场规模和格局;贸易方面,利用BAIC和海关统计总署数据,分析了国内外隐形眼镜的贸易情况,中国隐形眼镜对外依赖度较高。最后文章整理了国内外重点贸易商的贸易情况。